从最近的行业板块涨跌情况来看,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股表现良好,而小贷、担保等非银行金融股则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其中,不少人士认为,这种异动现象可能源于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对金融股投资价值的重新评估。
从政策层面来看,当前金融监管政策正在不断加强,对于不合规、风险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导致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市场信心下降。
在另一方面,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等投资标的吸引了不少资金,因此流入金融股的资金量减少,导致非银行金融股的股价下跌。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多国央行维持低利率政策,导致资本市场涌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这一方面推高了股市、房地产等市场价格,但另一方面也导致风险资产暴涨,投资者不断加大风险控制,导致部分非经济主导的板块出现分化。
尤其是经济周期敏感性强的金融股,在经济增长基本面不足的背景下,表现相对疲软。同时,市场对于利率政策走势的预期也对金融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开放,金融业务持续拓展,市场竞争加剧。但同时,行业集中度和杠杆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控制,相关机构风险防范和治理能力得到了提升,金融股整体形势仍较为稳健。
比如,银行业务主要来自于利差,而当前市场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利差仍处于合理区间,市场增厚预期并未收缩。同时,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一些独角兽企业的进入以及科技公司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入侵”,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板块迅速发展,为金融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机遇。
总体来说,市场对于金融股的整体表现较为乐观。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逐步趋于好转,零售银行业务、消费信贷等领域仍有望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消费升级、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行业快速崛起,金融股的表现或将有所提升。
另外,在人民银行主导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下,政策利率的调整将对于金融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货币政策适当微调,加之其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可能进一步增强金融股的投资吸引力,满足市场需求。
从当前金融股市场的表现来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行业板块的分化。与此同时,金融股整体基本面较为稳健,市场预期也比较看好。因此,在短期出现的分化现象中,寻找长线布局机会,逐步建仓可能是值得考虑的策略。
本文由原创,如有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