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深耕创业板的20家上市公司座谈会上表示,将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强化各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从而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这也恰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创业板推出20周年纪念日。本文以创业板推出20周年:回顾与展望为中心,拟在四个方面做详细的阐述,以此来梳理和评价创业板的发展历程,对近年来的变化和走势做出展望。
2009年6月1日,中国A股市场首次迎来一个基于市场化原则、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板块,这就是创业板。创业板作为中国A股市场重要的创新驱动力之一,其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的特征。到目前,创业板已拥有上市公司近2100家,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成为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二、股票市值占比超过17%的板块。创业板一直以来都承载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任,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 ~ 2013年,创业板蓝筹崛起:创业板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是将蓝筹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联系起来的桥梁。因为其对颠覆传统行业、有强巨大市场的前景,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涌入。从2009年至2013年的四年间,上市公司个数增长了将近十倍,市值增长了二十倍以上。
2014 ~ 2015年,融资风波引发政策收紧:从2014年9月份创业板暴涨到7000点,到2015年6月份跌破3000点,仅仅用了九个月。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股市炒作和资金冲击,更多的原因,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和盈利能力不佳。为了避免创业板的风险演化成系统风险,监管部门开始收紧政策,严控融资规模,加强财务核查,限制股权转让,加快IPO审核进度。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市场风险,也容忍了创业板发展中的失误,同时也明确了创业板发展的作用和定位。
2016 ~ 2018年,再融资扩容和市值红利贡献显著:随着创业板新规的施行,2016年后创业板再融资快速扩容,市场活跃度和获利能力得到提升。2017年8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再融资制度支持创业板公司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政策,全面放开创业板公司再融资。根据统计,创业板公司再融资额占公允价值比例从8.87%上升至34.59%。截至2018年底,创业板市场总市值达到4.04万亿,为13年前市场规模的6倍。
市值竞争和价格虚高现象,是当前创业板面临的新问题。创业板作为炙手可热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板块,每年都有新企业加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市场化效应不如过去,价格虚高现象愈来愈突出。
退市制度改革,是当前创业板需要突破的瓶颈。具体而言,采取以取消公开定价为主,采取股票买断法或者去市场引导等手段,激励创业板公司主动退市,同时也会推出新制度,加强退市公司的处置力度。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这是创业板亟待改进和强化的方面。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市场化进程中最困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之一。改革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是当前创业板亟需推进的领域。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创业板作为中国A股市场的独特组成部分,当前也面临着重重新的风险和机遇。未来的走势可能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以创业板新三板合并为契机,推进创新板和创业板整合: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布局和调整方向。未来的新市场应该真正意义上实现从新三板到创业板和创新板的进化和转型,把这些市场融为一体构建成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聚焦创新支持实体经济:通过社会资本的涌入,帮助外部创新创业的团队进行融资,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深耕科技领域,重视人才培育:国家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而这个重点需要集中在人才领域,继续通过实施”千人计划”和创业创新平台,培育更多的人才,支持科技创新。
创业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始终承载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任务。我们回顾了创业板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趋势。人民经济必须依靠创新方能发展,资本市场也应该更多地向创新型企业倾斜,担负起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责任。
本文由原创,如有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