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狂热背后:货币职能、投机心理以及区块链的潜能

2025-01-20 03:44:47

比特币狂热背后:货币职能、投机心理以及区块链的潜能

 上一个圣诞节,《金融时报》的一名编辑决定给父母买一个特别圣诞的礼物——比特币。原因很简单,比特币在圣诞节前价值第一次超过一万美元,一年之内上涨了十几倍,而且欧美的年轻人都在谈论比特币,一个调研发现,美国20到30岁的年轻人中,买过比特币的人有足足三成,不知道什么是比特币肯定会落伍。拿比特币作为礼物的想法,一方面让自己也能到币圈里试试水,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年的父母玩点新鲜玩意儿。

  结果,这名买了价值一百美元的比特币的编辑,在比特币上蹿下跳的那几天天天盯着交易所的行情,生怕比特币跳水连带着自己的礼物也打水漂。在圣诞节的那天,他折腾了半天才帮他老爸把比特币的电子钱包装好,把买好的比特币作为礼物转给老爸又费了不少周折,转账完毕,收到账单——转账费花了30美元,可交易一个小时之后才确认。老爸倒是很开心,新年的时候还特地打电话过来说账户里的比特币已经涨到85块了。

  比特币是现在最火的加密数字货币。要理解什么是比特币,我们需要分几步来解释。第一,它是加密货币,交易很安全,不会被篡改,因为它依靠一种叫做区块链的技术;第二,这种区块链技术就是一种安全记录交易的分布式总账,也就是把交易数据分别存储在所有联网计算机上的一种技术,因为每笔交易都需要联网计算机至少一半确认,所以确保了安全性和交易的透明度;第三,因为采用了分布式的区块链技术,比特币就和我们熟知的

人民币

(,-,-%)

或者美元这样的法定货币不同,它不再由一个国家的央行发行,也没有国家背后的信用背书,没有一个中央的权威去决定币值,也没有一个中央的交易系统去验证交易。

  《经济学人》2024年的一篇介绍“区块链”的封面文章《信任机器》,被比特币圈内人认为是比特币进入主流人群视野的标志性事件。《经济学人》的文章就认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去中心化的技术,不仅在数字货币领域,在供应链、医疗、房地产交易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但是,比特币从2024年年初的不到1000美元上涨到最高20240美元,这一轮上涨虽然让它成了家喻户晓的投资品,但距离成为替代法定货币的数字货币却越来越远了。

  如果用货币的三个主要职能来衡量,比特币一项职能也肩负不了。这三个主要智能是价值储备、流通手段和计价单位。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为什么。

  先来看储值手段。比特币的价格一路飙升,最近又经常上演过山车的行情,常常一天内价格上下波动20%到30%,比特币如果充当价值储备,这种波动性显然会让人神经紧绷:如果去年1月你用比特币买了一辆小轿车,到了今年一月,同样数额的比特币足够你买最贵的跑车了。

  作为流通手段,比特币也非常弱,而且特别不环保。开头的例子里,《金融时报》的编辑要转账比特币,竟然需要支付30美元,而且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账。这跟微信钱包的免费实时到账根本没办法比,更无法跟现在每秒能处理几十万笔的系统媲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比特币设定了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的规则,而因为需要至少50%以上的联网电脑确认,所以每笔交易需要花费275度电。比特币每年的总用电量足够北非的小国摩洛哥一个国家使用的。换句话说,以比特币现有的技术,根本没办法满足全球数字交易的需求。

  最后,作为计价单位,如果比特币广为流通的话也会有问题。比如,如果你的住房贷款是用比特币来计价,那么过去一年房价没涨多少,你的债务如果换成人民币的话可能已经涨了十几倍。没有稳定币值,比特币根本没有办法支撑稍微复杂一点的金融交易。

  那为什么比特币还能如此暴涨?原因其实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FOMO,也就是For 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意思是“生怕错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生怕错过了这次发财机会的心理,如果身边的人炒比特币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流传开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因为赚钱效应而去买币。历史上这样快速吹起泡沫的例子特别多,如果很多投资者购买一种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价格就可能翻倍的上涨。

  但是FOMO归FOMO,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有巨大的潜能,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人》称之为“信用机器”的原因。

  有人把区块链誉为未来的互联网。但问题在于,前文提到的区块链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其实都是可以用中心化的数据库来完成,区块链并没有带来技术上的先进,甚至在现阶段交易的速度和频次都有瓶颈。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答案还是在“去中心化”这一概念之上。中心化意味着所有数据都放在一个核心的数据库,当这个数据库越来越大,它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也会越来越大。同样,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如果数据集中在一个中心也给了这个中心极大的权力,那如何保证这种权力不被滥用呢?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技术的代表。去中心化,顾名思义,就是不再有一个核心,不再有一个发号施令拥有权威的中心,而是一种分散的方式,每个参与者都平等的组织新模式。

  所以,推动区块链应用的背后推手其实是希望能够在核心和大众,也就是中心与去中心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中心化还有可能导致的一个问题是平台主导会遏制竞争,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数字经济已经被FAANG和BAT所主导了一样。美国是Facebook, 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网飞(Netflix)和谷歌(Google),中国的BAT更不用解释。而区块链所主导的去中心的模型,恰恰能鼓励去创建新的竞争性的市场。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很多专家都希望借助区块链上数据的透明与不易篡改的特性,以及其所带有的智能合约的特点,把更多流程自动化——比如达到某个约定的条件就完成某种交易,同时对这一流程也可以审计。区块链的这一特性在一些政府腐败、缺乏规则的市场尤其有效,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拉美国家已经有了基于区块链的房地产交易应用。

回看比特币以及爆炸式增长却问题多多的ico(首次代币发行)的市场。无论是专家还是业内人士都在热议一个词——tokenize,也即是在链上增加一个token(代币)的意义。比特币的狂热告诉我们FOMO的财富效应有多惊人。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加上代币的区块链可以更好地激励参与者去发现公有链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基于区块链的应用更高效。

  最后,比特币虽然现在已经成为被资金追捧的“黑马资产”,但是加密数字货币的兴起仍然应该引发思考,让人们去追问到底什么是钱,钱又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如果钱是基于某种故事让越来越多人认为有价值的信用,那么下一代加密数字货币或许可能开启很多其他的可能。你看,这不,饱受通货膨胀侵扰的委内瑞拉不就发行了“石油币”么?希望这种号称每一枚石油币与每一桶原油直接挂钩的石油币不会像金圆券那样信用破灭得那么快。毕竟委内瑞拉有的是石油,区块链自己也带有不那么容易篡改的信用。

  (本文作者系《经济学人·商论》主编。)

欧易APP推荐
加入# 欧意交易所 # OKX 创造无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