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稳定币的“稳定”与“不稳定”

2025-01-23 16:01:16

深度研究稳定币的“稳定”与“不稳定”

新一轮经济危机削弱了民众对法定货币的信心,“货币自由主义”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去中心化发行的早期数字货币诞生,但币值的不稳定使其无法有效履行货币职能。稳定币基于币值稳定的需求而出现,其虽在稳定货币价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却提升了数字货币的信用与“信任”风险,造成了新的“不稳定”。对于链上型稳定币,传统监管中的牌照制、资金专项管理与使用、信息披露等方式可应对其中的信用风险;但对于链下型与算法型稳定币,传统监管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私人货币调控存在的“信任”风险,而目前部分国家进行的“以链治链”监管科技可尝试对此进行规制。在早期数字货币无法有效履行货币职能、稳定币存在诸多风险的情况下,区块链乐观主义者设想的“通证世界”是否能够到来,仍然存在很大的疑问。

一、引言

稳定币(Stablecoin)是通过与法定货币、主流数字货币、大宗商品等财产锚定,或通过第三方主体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方式,实现货币价格相对稳定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目前,根据锚定对象与运行机理的不同,稳定币可分为链下资产支持型稳定币(Off-chain-backed Stablecoin,以下简称为“链下型稳定币”)、链上资产支持型稳定币(On-chain-backed Stablecoin,以下简称为“链上型稳定币”)以及算法型稳定币(Algorithmic Stablecoin)。[1]

自2024年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诞生以来,包括区块链数字货币在内的各种区块链产品不断被试验或落地应用。目前,数字货币市场已形成比特币为主导、多币种与多市场共存的格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其中,虽然稳定币的市值较低,但其中的代表型产品泰达币(USDT)交易量在所有币种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比特币。稳定币在充当法定货币与主流数字货币的交易媒介、规避主流数字货币价格波动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财务信息不透明、延期兑付等问题接连曝光,稳定币领域的监管缺位也给稳定币功能的实现带来了挑战。

我国于2024年与2024年分别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和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规范性文件,全面禁止数字货币在我国境内的交易,之后多次发布相关风险提示[3];在国外,美国、日本等国通过修法或立新法确认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并实施了相应的监管规则,但尚未出现针对稳定币的监管规则。稳定币为何会产生、如何实现价格“稳定”的功能以及如何对稳定币实施针对性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厘清。

针对稳定币等私人数字货币的法律问题,我国法学界主要以比特币为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4]然而,仅以比特币为例探讨数字货币监管,忽视了数字货币多样化发展的现实;[5]现有文献也没有从数字货币历史定位与内部运行机理的角度,比较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在发行流通上的区别,而此点对于建立数字货币监管框架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稳定币出现的原因出发,从发行与流通的视角分析三种稳定币的运行机制与稳定价格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稳定币额外产生的“不稳定”风险以及监管思路。

欧易APP推荐
加入# 欧意交易所 # OKX 创造无限梦想